一、病因与发病机制
1. 病毒感染:乙型肝炎病毒(HBV)和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诱因,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肝癌的主要原因。
2. 酒精滥用:长期酗酒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及肝硬化,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。
3. 脂肪肝:脂肪肝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和改善生活方式,也可能发展为肝癌。
4. 遗传与基因突变:某些遗传性疾病(如亨廷顿病、肝母细胞瘤等)以及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。
二、临床表现
1.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:早期肝癌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或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2. 中晚期症状明显:肝肿大、腹痛、黄疸、消瘦、腹水等,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肝病的表现。
3. 体征:可有体重减轻、腹部肿块、肝大、肝硬化表现、恶液质等表现。
三、诊断与检查
1. 影像学检查:超声、CT和MRI是常用的检查方法,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、位置、数目、侵犯范围等信息。
2. 肝功能检查:血液中转氨酶升高,血清ALB和凝血功能降低等均提示肝病。
3. 肿瘤标志物:甲胎蛋白(AFP)和癌胚抗原(CEA)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,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。
四、治疗方法
1. 手术切除:对于早期病变和肝功能好的患者,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2. 化疗:通过药物杀灭肿瘤细胞,适用于手术不可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。
3. 介入治疗:包括经皮注射化疗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等,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灶。
4. 靶向治疗: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进行干扰,如抗血管生成治疗。
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,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。因此,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,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,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,提高生存率。此外,积极预防乙肝、丙肝感染、避免酒精滥用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降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键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