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癌介入术是一种对肝癌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,它通过穿刺肝组织并注入药物或放射线来消灭癌细胞。这种介入治疗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,患者在介入后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。本文将解释为什么肝癌介入后会发生感染,并探讨减少感染风险的措施。
1. 免疫功能受损:
肝癌患者通常伴随着肝功能的损害,包括免疫功能的下降。免疫功能受损使得患者无法有效地抵抗病原体的入侵,从而易于发生感染。在介入手术后,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进一步受到抑制,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。
2. 穿刺创口感染:
肝癌介入术通常需要穿刺肝组织来进行治疗。这个穿刺创口可能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,引发创口感染。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无法做好消毒和无菌操作,或者在术后患者没有妥善清洁、包扎伤口,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。
3. 导管相关感染:
肝癌介入术中常使用导管来进行药物输送或放射线治疗。导管的插入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和微生物入侵,从而引发导管相关感染。此外,导管需要长时间保留,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概率。
4. 病原体感染:
除手术相关因素外,患者已有的感染或隐匿性感染也可能在介入术后恶化,进而导致全身感染。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来说,这种情况更加常见。
减少感染风险的措施:
1. 术前准备:
在肝癌介入术前,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免疫功能状态和感染情况的筛查。必要时,可以给予适当的免疫调整和抗感染治疗。
2. 手术操作规范:
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操作,并遵循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原则。对手术创口进行有效的消毒,并在术后妥善清洁和包扎伤口。
3. 导管管理:
合理选择导管材质和规格,减少导管留置的时间和频率。定期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感染迹象,并及时更换导管。
4. 抗感染治疗:
对于患者术前存在感染风险或手术后感染迹象明显的,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。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严重程度,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抗感染药物。
肝癌介入术后感染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,免疫功能受损、穿刺创口和导管相关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。采取合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操作规范,加强导管管理,以及适时进行抗感染治疗,有助于降低肝癌介入术后感染的风险,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。